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学经营】购物中心对于餐饮行业来说是天堂还是地狱?半岛体育

发布时间:2023-05-24 13:27:10    浏览:

  半岛体育这两年,购物中心在中国各地都以惊人的速度发展。随着购物中心大量的兴起,人流量严重被稀释,再难以出现前几年的繁荣。

  几乎所有的购物中心都把餐饮作为救命稻草,“业态不够餐饮凑”成了购物中心人员的口头禅。

  截至目前,全中国已拥有近4000家购物中心,数量位居世界第一,而且,购物中心的建设热潮远未结束,最关键的一个数据是:很多城市零售物业空置率超过6%的警戒线。

  购物中心过于饱和,直接导致的事实是:客群就那么多,带来购物中心之间的过度竞争,人流量稀少,各家都吃不饱饭。

  之前,包括做餐饮在内的商家都求着商场,看看有没有空下来的铺位可以补位,现在倒过来了,商场追着商家入驻,新开业的购物中心则为了招商大肆撒钱,免租金或者补贴装修等待促销活动屡见不鲜。

  从整个市场需求量来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购物中心饱和导致人流量稀少,包括餐饮在内的商家,都跟着难以为继,这也是必然。

  几乎所有的购物中心都把餐饮作为了招商的救命稻草半岛体育,“业态不够餐饮凑”成了招商人员的口头禅。

  自2011年起,许多商场开始尝试加大人流之王餐饮娱乐业的比重,他们想增加客人在购物中心的停留时间,带动其他业态的消费。餐饮的比重从过去的占值10%,到如今平均占值40%以上。

  一位餐饮同行坦言:“看到很多餐饮品牌在商场排队,尤其是外婆家、绿茶等品牌的名牌效应,感觉不进商场就失去了未来的机会。再就是,希望通过进商场开店,快速建立品牌形象和提高认知度。”

  但是,一股脑进入之后,供大于求的局面让更多餐饮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对于社区型购物中心,目前是餐饮的重灾区。

  一般建在大型社区附近,服务于周边5公里内的社区居民,面积可大可小,一般在3-4万平米,受居民购买力和购物中心自身面积限制,业态比较单一,在业态配置上会有电影院、中型超市、餐饮店和少量服装品牌等。

  目前,在国内这类购物中心因服务的居民有限,再加上周边一般会有直接竞争关系的购物中心,往往人气不足,特别是工作日,会非常冷清。

  目前的状况是,餐饮商家进入这样的购物中心,风险相对较大。据调查,石家庄、郑州、武汉、济南等多家社区型购物中心,入驻的餐饮店除了几家保本外,无一例外半岛体育,全部赔钱。

  目前,购物中心的餐饮业态都集中在客单价四五十元到七八十元的价格区间,绿茶、外婆家、鹿港小镇、烤鱼等定位类似的餐饮品牌,频频出现在不同定位、区位的购物中心中。

  这些近期兴起的餐饮几乎成为了老百货商场体验升级的标配以及新购物中心开业招商的首选。

  因为定位类似,目标客户群都是同一群体,为了保持人气,各餐饮品牌不得不打“价格战”、“营销战”,逼迫餐饮不得不低价恶性竞争,甚至很多餐饮品牌靠团购维持经营。

  很多已经进驻商场的餐饮企业一定有这样的经历:你进入了一家购物中心,生意比较好,如果这家购物中心在相对弱的城市或者位置较差的分店招商,你必须也要“陪嫁”。

  我们看到在有些城市的购物中心,还没建成,已经有很多的餐饮商家和购物中心签署了入驻协议,被购物中心大肆宣传,就是被绑架的结果。

  购物中心本身因为选址或购物力的问题,明明是大家都能看出来是不赚钱的,商家也要跟着赔钱干。这样进入,怎么可能生意好?

  购物中心餐饮有其自身的规律,区别于传统的餐饮店,不能生搬硬套之前的经验,即使之前的经验取得过巨大成功。这中间的区别在于:

  很多时候取决于购物中心的整体运营,单店定位再准如果商场整体没人气也没辙。

  商场的餐饮如果一天坐不满三轮,基本不能保本。因为房租物业价格高,在加上不菲的装修费用,运营成本高,运营不好吃不消。

  进购物中心最重要的是动线,动线上的各个位置决定了来客量半岛体育,位置如果不佳,餐饮生意也很难做。

  并不是所有商场都不能进,商场,既可能是很多餐饮的天堂,也可能让某些餐饮万劫不复。

友情链接